中國聯通以開放創新踐行智能運營,青云QingCloud 技術同行
聯通,與通信行業離得遠的我們聊起來,多半圍繞著“運營商”、“寬帶”、“手機信號”、“5G”這些話題展開。這遠遠不是真實的聯通,“聯通”甚至不是正式的官方簡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承擔著國家戰略性的重點任務,在新形勢下,已經成為基于電信基礎平臺及業務提供數字化及互聯網增值服務的供應商。
疫情爆發之初,中國聯通快速組建團隊,僅用16小時便率先運算出武漢到全國2859個區縣的人口流動和334個地級市之間人口出行矩陣數據,開始向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中心、各省衛健委等持續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與此同時,團隊全面支撐工信部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和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平臺建設,為疫情防控提供常態化支撐。這也讓我們可以一窺,中國聯通形成的數據綜合體是如何服務國家民生的。
這樣的響應速度及保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之前的幾年時間里,出于安全需求要與災備要求,中國聯通投入了大量精力做數據的集中管理。不僅僅是在大數據方面,中國聯通在物聯網、云計算等方方面面都在積極創新。
全集團自上而下的全面創新,還表現在“云網一體”——將傳統CT網絡與業務、IT深度融合。中國聯通的集約化,將31個省的資源與數據都進行集中管理,讓其成為首個將全國各省公司IT資源都集中在集團內部的運營商,目前也是唯一一個。如何保證指令下達速度與響應速度,這就不僅要求從集團層面提升整體的存儲計算聯動能力,也對管理能力與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戰。
作為整個集團內部IT的支撐部門,中國聯通系統集成公司更加關注業務細節,系統整合資源,從需求、監管、創新等多個維度規劃智能運營體系,形成智能分權網管,從動力環境、硬件及軟件集成,調控網絡和業務聯調全面建設與保障,從實踐中持續接受反饋進行優化。
聯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客戶運營服務一部總經理王濤表示,隨著技術及需求的更新迭代加快,企業的自動化運維也面臨全新的局面,中國聯通響應信創發展,對底層平臺進行國產化對接、接口改造,實現七大數據中心、三朵云的智能化運維與運營,意義重大,難度也極大。
中國聯通的統一智能運營建設復雜程度有多高呢?整個集團業務全量從傳統走向云化,形成了IT云、CT云及業務云三大資源池,面臨各種各樣的定制化系統的同時,也面臨一個長期“混合”的狀態——集中式系統與分布式系統的混合。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聯通決定先從底層的基礎架構展開試點,首先實現裸金屬服務器的統一管理。
在“五自”精神指導下,通過大量調研與思考,中國聯通決定以開源組件解決現實的問題,在裸金屬統一管理門戶項目進行中,技術團隊偶然發現了青云QingCloud 已經在以同樣的技術思考路線在做多云管理產品并且已有落地實踐經驗。了解到青云QingCloud 是核心代碼自主研發的中立可控的ICT服務商,中國聯通在與青云QingCloud 多次交流之后,測試了其旗下iFCloud統一多云管理平臺。
試點的一朵云示范區有3000+的多品牌裸金屬服務器,通過測試,實現了這些服務器帶外管理、自動化裝機、自助申請交付,以及裸金屬服務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從上架加電、硬件初始化、操作系統部署、系統初始化、交付完成全流程自動化,大幅節省人力成本,交付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基于內部合規、相關規范的要求下構建了全自助式的服務交付模式,支撐復雜多樣的業務述求。
最終在iFCloud統一多云管理平臺的技術及經驗基礎上,雙方展開深入合作,針對中國聯通需求,做出具體調整與部署,。目前,中國聯通的云管平臺納管了4.6 萬臺設備,預計明年納管數量可能會突破 10 萬。
通過云管建設,中國聯通初步構建了標準化、流程化、自動化的多云管理平臺,實現對云資源池、物理資源及虛擬資源的統一管理,以支持復雜多樣的業務訴求。但這遠不是中國聯通的集約化管理的目標,中國聯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已經開啟了以K8s為標準的改造計劃。王濤說,“我們要以務實及開放的態度,不盲目追隨概念,尊重現實需求與技術的結合,不被綁定,堅持正確方向與道路,將中國聯通的優勢做到極致。”
正是對極致的追求,中國聯通以“創新,與智慧同行”為戰略引導的數字化轉型得到了全面肯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唯一官方通信服務合作伙伴,中國聯通既肩負整個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通信保障工作,也承擔著賽事計分系統的建設與保障。因改革創新而生的中國聯通正以全新的姿態擁抱智慧未來,青云QingCloud 正是這條創新路上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