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簡稱:濟南超算),于 2011 年 10 月由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立,落地了國內第一臺采用完全自主處理器的超級計算機。
建成全球首個超算科技園的濟南超算,也一直積極布局圍繞超算應用生態的產業升級,重視對學術科研的平臺支撐能力的同時,推動成果轉化,比如,與青云科技深度合作,聯合算力服務創新。
在資源平臺建設上,濟南超算主要圍繞了五個平臺進行規劃建設,包括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計算、云計算,與高性能計算緊密相關的工業仿真計算,以及圍繞數據構建的數據存儲與災備平臺。
整體建設思路遵循多元算力融合、混合異構融合。面向通用應用場景的超級計算集群,整體算力達到 60PFlos,存儲容量達到 17PB,數據傳輸帶寬達到 1TB。人工智能計算集群上達到 1000PFlos 規模,目前超過 2500 個節點。云計算集群現在覆蓋從 IaaS、PaaS 到 SaaS,超過 60 種云服務。
依托青云 AI 智算平臺,濟南超算的“山河云”統一納管了多種架構的服務器,形成資源的統一調度,所有產品與服務都能夠在云端使用。在持續豐富超算應用與 AI 場景的同時,青云科技還支持了濟南超算超 5,000 臺桌面云。在邊緣計算上,基于數據中心的物聯網平臺,濟南超算與青云聯合打造了邊緣推理服務。
在整體網絡建設資源方面,對外互聯網出口網絡帶寬已超過 15Gbps。其中,網絡接入主要基于青云智能廣域網的能力。
最終,依托 AI 智算平臺,濟南超算實現了不同類型、不同性能的 IT 基礎資源的統一納管,也打破了傳統 HPC 和 AI 算力的應用模式,實現了精準的計量計費與用戶自助服務,大幅減少管理員的運營運維壓力。
濟南超算自 2019 年起主導了覆蓋全省的算力網絡建設,到 2023 年底已經構建起山東 16 地市的“山東算網”,并陸續在科研、教育、工業、民生等領域的算力應用做落地、實施和驗證,同時計劃到 2025 年,打造面向黃河流域的算力平臺,構筑 5ms 算力圈。
濟南超算的算力服務主要圍繞山東省內產業和山東規劃建設的“大科學工程”展開。濟南超算認為如果應用可以劃分成工作流的形式,都是適合使用算力網絡的。青云 AI 智算平臺不僅支撐底層多元異構的資源調度,也在數據的存儲、采集與流轉等方面發揮了作用。
生態環境
2021 年起開始運營的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為生態環境部提供各類高性能計算資源,支撐國家環境質量預測預報平臺、北京冬奧會專項保障、山東省環保廳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等。
工業互聯網
濟南超算支持了傳統超算擅長的領域——高鐵氣動仿真。高速列車模型需要大量計算,如果專門自建高性能計算中心投入大、周期長?;谏胶釉?,就能直接進行數值分析、與前期實車測試對照分析、確定合理仿真模型及優化方法等。
智慧政務
其中,山東電子政務云實現了云計算、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計算集群之間的算力資源的彈性擴展,并且在山河云平臺做了租戶級的資源隔離,承載了約 30 個省直單位近 300 個政務信息系統上云,提供了超 120 項云服務。
對地觀測
濟南超算與空天院進行深度合作,建設了濟南到北京的遙感專線,專門用于匯聚遙感數據,計算集群同時支撐針對遙感數據的分析處理。
智慧教育
濟南超算基于青云 AI 智算的開放 PaaS 平臺,打造了“水滴實驗營”教學實訓云平臺,先后為十余家高校提供 10 萬課時服務。
人工智能
濟南超算依托青云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正在共同推進自然語言巨量模型訓練的相關工作。
青云 AI 智算平臺致力于打造算力中心建設運營的新模式,平臺具備自主創新、功能完善、智能運維、成熟運營、開源開放、安全合規、中立可靠、靈活部署八大優勢,助力濟南超算實現了多元異構算力的統一管理,在算力調度、智簡運維、生態建設等方面都發揮出了技術價值,濟南超算建立并運營了面向全省多行業的算力服務平臺,實現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雙收獲。
復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