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如何借助青云QKCP提升云原生能力?
在工業領域,云原生工業軟件從一開始就基于云環境、專門為云端特性而設計,可充分利用和發揮云平臺的優勢,最大化釋放云計算生產力。
青云QingCloud 是一家技術領先的企業級云服務商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堅持核心代碼自研,通過無縫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一致功能與體驗的混合云,構建起端到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打造云原生最佳實踐,以中國科技服務數字中國。
在工業領域,云原生工業軟件從一開始就基于云環境、專門為云端特性而設計,可充分利用和發揮云平臺的優勢,最大化釋放云計算生產力。
對于企業客戶來說,KubeSphere這樣“自助火鍋”模式的平臺工具還遠遠不夠;企業希望能夠有一個像“海底撈”模式的產品,幫助他們邁向適合自己的最佳云原生實踐之路。為此,青云科技推出了全新的 KubeSphere 企業級容器平臺——QKCP。
區別于其他廠商的行業應用平臺,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基礎開發中間件平臺,在技術架構上優勢很明顯。比如,接入更開放、更低成本,應用擴展化、模塊化,對 3D 數字孿生等技術具備天然親和力。
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是基于青云物聯網平臺做的,物聯網平臺在設備子系統接入能力和開放性上遠超傳統智慧建筑系統(IBMS),后者產品封閉只由廠商對接開發,項目交付瓶頸大,對接開發人員要求高,會導致平臺軟件過于重要,軟件的廠家難以替換,長期以來給其他廠家進入造成高門檻,最終形成行業壟斷,在使用和維護上都會給樓宇管理人員造成負擔。
“雙碳”目標的實現涉及能源、制造、建筑、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如何用科技創新賦能建筑碳中和行動,在近日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青云科技分享了自己的探索。
不難看出,在數字化賦能各行各業轉型的當下,建筑要想在發展的同時達成 2050 年總能耗減少到當前 1/3 的目標,必須以此前忽略的能耗目標為導向,在關注用戶實際體驗的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控制能耗總量和強度,實現節能。這也是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的設計思想。
正如胡加友所言,“碳中和、碳達峰”的價值是國家制定目標后,由政府、各行各業、各類企業以及每一個人共同推動、共同參與。相信,隨著我國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攀升,建筑領域的綠色可持續化發展指日可待。
如何讓建筑更加節能環保,物聯網技術也許能夠提供新的思路。青云科技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總監胡加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建筑節能工作正逐步由提高建筑能效轉向降低實際能耗為目標,將實時建筑能耗總量和強度兩個方向的“雙控”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是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的關注點。
在雙碳背景下,建筑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碳追蹤、節能減排,成為大勢所趨。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537.5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9215.98億元。其中改造市場規模占比為35.18%,新建市場規模占比為64.82%。青云科技推出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借助物聯網技術賦能建筑行業更加節能高效,助力實現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
在智能化技術方面,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引入了自動化控制技術、空調精密控制、智能照明組合策略和精密控制。通過智能化的方式實現人走燈關、供暖時關窗等避免浪費的情況,降低 5% 到 10% 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