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時代到來 KubeSphere要讓容器應用零門檻落地
云原生正變得越來越緊迫,其中,容器作為最小的顆粒和單元,正在成為云原生時代的一個核心基礎設施。對于容器,許多仍處在數字化轉型初期階段的企業,仍然比較陌生,但從技術發展的邏輯看,微服務、容器、DevOps是企業走向云原生時代、走向數字化轉型2.0階段的必有之路。
青云QingCloud 是一家技術領先的企業級云服務商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堅持核心代碼自研,通過無縫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一致功能與體驗的混合云,構建起端到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打造云原生最佳實踐,以中國科技服務數字中國。
云原生正變得越來越緊迫,其中,容器作為最小的顆粒和單元,正在成為云原生時代的一個核心基礎設施。對于容器,許多仍處在數字化轉型初期階段的企業,仍然比較陌生,但從技術發展的邏輯看,微服務、容器、DevOps是企業走向云原生時代、走向數字化轉型2.0階段的必有之路。
4月19日,企業數字化轉型日益成為傳統企業突破業務瓶頸的首要選擇,從幾年前的以云優先的“Cloud First”到所有業務上云的“Cloud Only”,再到近兩年的“Cloud Native”云原生時代,更多企業轉變為以消費者和產品為中心來安排生產要素和經營方式,將生產、銷售、運營等業務環節賦予數字化力量。
在數字經濟盛行的今天,數字化轉型成為各行各業不得不面對的重要挑戰。而且隨著云計算的深入發展,企業上云不再滿足于核心業務的云化,云原生應用成為企業市場創新力的重要標配。容器、DevOps和微服務等云原生概念和技術受到企業的熱烈追捧,作為云原生轉型的利器,容器可以幫助企業重構應用開發運維流程,顯著縮短應用交付周期的同時降低運維復雜度,加快企業創新與競爭力的提升。然而,容器技術的復雜性帶來較高的學習成本。同時,容器平臺諸多特性對基礎設施運維也帶來新的挑戰。
自從2014-2015年開始,國內出現了以容器為核心技術的創業公司,都是看中了容器技術的發展前景。在幾年前討論容器,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容器的價值,談論的重點是對于容器本身特性的認識,比較普遍的認知就是:容器是繼虛擬化技術之后的IT產業的又一大變革。這感覺就像4G之后現在有5G一樣。
從“Cloud First”到“Cloud Only”, 數字化轉型已到達了一個新階段。同時也是以虛擬化技術和分布式架構替代傳統集中式架構,從產品向服務化交付模式轉變的時期。毫無疑問的是,數字化轉型2.0時代對云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云平臺能夠支撐云原生應用,要以微服務架構和DevOps開發流程交付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對IT需求不斷增加,給技術帶來了海量、高并發、微服務的挑戰。同時開發團隊快節奏的版本迭代和服務快速上線,也要求運維團隊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運維服務。“同城多活”、“兩地三中心”成為保障業務連續性、生產環境穩定性、業務系統零中斷的必要因素。
隨著云計算、移動應用、物聯網等飛速發展,企業連接需求也越來越多,實時應用如視頻會議、遠程桌面、支付交易系統、遠程醫療等更是比比皆是,如何在多個節點間傳遞不會出現斷線、訪問慢等問題,成為當下較受關注的焦點。
近日,青云QingCloud與WE+酷窩宣布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共享空間的使用場景,一起打造智慧化、開放化和生態化的辦公空間。
當下,企業紛紛上云,并要求網絡具有更高的彈性、靈活性和成本效益。Gartner公司曾指出,“從價格和性能的角度來看,公共云計算使得傳統的企業廣域網架構并不理想。” 然而,SD-WAN解決方案可以在廣域網、無線/有線局域網、云計算環境中進行部署,可提升IT和業務效率,并大大降低運營管理成本,直接優化云連接,并提高網絡安全性。由此可見,SD-WAN與云計算相輔相成,而云計算廠商將在由SD-WAN助推的廣域網轉型路搶占先機,一路高歌,這其中,一家創新型云計算廠商青云QingCloud更是早早瞄準了SD-WAN這片新戰場。
軟件正在定義一切,作為連接基礎設施與客戶環境的重要橋梁,網絡也隨著虛擬化、分布式等技術的成熟應用煥發了新的生機,而云計算的加速部署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進程。一方面,SD-WAN降低了企業網絡管理的opex和capex,另一方面企業客戶也在遷移上云的過程中借助SD-WAN平臺和工具去尋求新的網絡架構。